作者:马悦英
清源山,它坐落在泉州市的海峡西岸。主景区距市中心仅3公里,有城中之山的优势,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盛景天成,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百怪,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南来北往第一山”之美誉。
清源山还是中华名山之一,是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承载着闽南人对故乡眷恋的文化情感,千百年来,它宛若大地母亲舒展开的臂膀,呵护着美丽富饶的晋江平原,守望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泉州。
它缠绵而深邃,满山的历史遗迹,遍地的文化瑰宝,以此奠定了闽南文化的基石之誉,随着闽南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清源山犹如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时时拨动着全球闽南人归乡的乡愁。
清源山真的是历史遗迹遍布,随处可见。千手登山道旁一块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山’舒建新说:这可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
身旁的一位老者说您好有眼力呀!传说这是当年米芾游历盱眙南山时所写,后绍兴年间尚书李邴隐居清源因酷爱米芾墨宝便拓印回来刻在这石碑上,立于清源山。明末战乱时南山石碑被毁,泉州人郭起元任盱眙县县令时又将此拓印回去,从此便有了南来北往第一山的佳话。
顺着登山道我们来拜谒那尊太上老君,它就在古泉州中轴线上等着游客们的到来。
整个石像由一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老君岩就起源于这块奇石,浑然天成,跟老子形象很相近,加上宋代匠人心血琢磨,使他成为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是清源山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据说世间所有老子的艺术形象都是以此为蓝版,它由宋代匠人雕刻而成的。《泉州府志》这样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琢磨。”这可真有意思,自然天成的石像是经“好亊者”打磨!却如此精巧逼真,线条柔和精致,连衣服皱褶都特别分明,眼睛平视,满脸笑容,长寿的眉毛,胡须,和蔼可亲。
在中国人眼中,太上老君就是长寿的象征。妹妹走上前仔细端详这尊雕像,她发现雕像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远看太上老君形象十分逼真,但近看眼眶中却没有雕刻眼珠,让人觉得近看这尊雕像少了一份生动活灵的感觉。
舒建新说:“中国石刻艺术跟西方雕刻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神似,没有眼珠,这应该是雕刻界的一个传统,对于神物和大成就者,如龙,关公以及老君,雕刻师都不敢将其添上眼珠,担心有亵渎之嫌。”
中外学者对此雕像评价很高,法国学者现场题言:“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们赶紧站在在一起与老子合影留念。
走出老君山再访南少林寺。它就在清源山东麓,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自1992年复建以来已完成所有殿堂及配套设施建设,,僧众坚持每天练习武功、禅定观修,形成禅武双修的禅宗道场成为泉州四大丛林之一。
这里文化遗迹众多,南台岩上四十几方的摩岩石刻,集中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清源风貌;
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记录着从大唐时期开始历代泉州人对伊斯兰信徒的保护,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伊斯兰教历史文物,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一天行走在清源山上,用马不停蹄,走马观花形容太贴切了。
我国有很多城市都在诉说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而泉州的遗存是可以将宋元文化讲得异常清晰的地方。
作为现在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它巍然的屹立在台湾海峡对岸,期待着在我们有生之年会从这座东方大港出发,自驾登上祖国的宝岛台湾!
翌日我们就将道别这座古老的泉州,奔向福建的省府——福州。
临别之际我只想说:泉州你太有文化底蕴,太有内涵了,我还会再来这看你……。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