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17日
景迈山申请世界文华遗产了!从思茅出发跨过澜沧江要行驶246公里才能来到景迈山。昨夜里的一场阵雨让空气饱含着水份润润的。山角下雾气朦胧转过山腰云开雾散。
一、 路遇车祸
冬季的普洱晨雾封锁了山谷的公路,一片迷茫远山近景,都隐入了苍茫的雾气之中,辩不清方向。也许是因为起床太早,上车之后竟昏昏然进入了梦乡……
突然,一阵撞击地响动,车猛然刹车稳稳地停住了仿佛如梦,惊醒后只见车窗前飞过许多黑凸凸东西,我下意识的进行了一个躲闪动作,这才意识到前车发生肇事了,当一切平静后我和张司走下车查看事故现场。肇事车上没有什么人身事故,张司赶紧报案,检查了自己的车辆,还好我们的车只受了一些皮外擦伤,没有大碍,看着张司处理这场车祸那种果断、从容、镇定自若的情形,心生感叹钦佩之情,只有高素质的驾驶技术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理素质。
二、 老达堡的歌声
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闲暇而勤劳的妇女在自家的木楼里纺线织布,走到那里都能看到家家墙壁上挂着的一把把吉他琴,音乐已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村子里的百姓几乎都可以边弹边唱。这里的一切都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平常百姓文化生活七件事:琴、棋、诗、画、烟、酒、茶,这个山寨都完全具备,我告诉李那朵我一定会专程再来写生创作,让我的绘画伴着拉牯歌声飞向全国美术的殿堂。
三、篝火的记忆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辉把整个山村染成橙黄、橘红。渺渺炊烟从家家木楼中飘出,淡淡的雾气悄悄地从古茶园中浸出;生活在这里地布朗族百姓幸福指数特别高,她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囫囵地融入在大自然的怀抱,安逸并满足着。南康在山庄的庭院里燃起了篝火,大家围聚在火塘边,品茗、聊天,共话芒景的美好明天。
布朗的长鼓响起,身着布朗、拉祜族服装的男女老幼,围着篝火,随着鼓点欢快起舞。我从他们的舞蹈语汇中我读懂了生活在古茶园的各族百姓对茶的敬爱。在她们的感染下我也与他们一起翩翩起舞。夜深了,篝火慢慢的熄灭了,整个山村静静悄悄的,这一夜我睡的特别香甜,直到天亮鸡鸣。
四、如画的景迈山
不知多少次走进景迈山了,景迈山这个拥有28000亩千年古茶园为世界所瞩目,作为承载着西南各民族人文历史的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很紧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管山里山外发生过什么变迁,自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灵之地,是诞生文明的地方。多少次走进这里眼前的一切树木、山川、人物、民风、民俗每每都让我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在南康家里水墨写生,全家人为我充当模特。
从景迈山出发路经那乃一洛勐一南段雾气从山谷中缓缓升起他属拉牯西,中午抵达糯福乡的南段,这里是拉牯族神鼓之乡。
南段新寨:海拔1800米主要的民族为拉牯族,新寨干净整洁,民风淳朴,七十多户人家每家以火塘划分辈分,全寨管辖的土地共880平方公里,分布在边境线上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19人。
乡里的同仁为我写生组织村民们进行了民族歌舞表演:神鼓舞庄严肃穆、象鼓舞模拟大象的动作沉稳欢快、芦笙舞轻松愉悦舞蹈的语汇朴素自然。
神鼓祭祀:是拉牯族问天祭祀的神器;拉牯神鼓文化与景迈山祭茶族文化相互对应,布朗人言:“每一年神鼓不响茶祖无祭”。
神鼓初制所:缅甸离这里很近辑毒任务繁重开拓茶源扶贫致富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从而引导他们跨出国进行替代种植容易进入市场难。走自己品牌开拓自己的红茶、绿茶。这里离缅甸三十公里,缅甸人也将茶叶拿到我们的集市来卖去年每公斤茶叶30一40元一公斤。
龙竹棚,是靠近缅甸的一个拉牯族山寨,姆卡密卡祭祀的神柱坐落在此,神柱管辖着缅甸七个村落。
老迈阿里村,拉牯那民族离边界十公里。大树木瓜是这里的一大景观,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每块土地都没有闲置的种植着蔬菜。木瓜树的新鲜木瓜做成凉拌菜很有味道特色。被誉为国境线上第一村,雅厄艺术团民族歌手为我们演唱了他们原创的民歌《想这个地方》寨子里有自己的文艺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
这里没有制定中缅通道,两国之间的往来由边检管理,并有许多与缅甸同族有跨境婚姻。边境贸主要就是农产品往来和建材机械。
糯福大教堂在糯福镇,始建于19世纪末,是传教士文化侵入的象征,如今这里是党的政策宣传的基地,文化,科普的课堂。相传有一个牛皮换地皮的故事。
糯福边检站集公安、武警、边防、治安于一体。
这里有大片的思茅松,松林106万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80,是松脂生产的基地也是主要创税产业;茶叶生产3200亩在澜沧占第三位。全乡的中缅边界线长达56.83公里。
五、玉苏茶场
2009年来到这里正是春茶的采摘季节,山上山下一派节日的景象,夜晚家家挑灯夜战炒茶柔捻繁忙的日以继夜。
玉苏是个能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家里家外一把手前几年她是景迈大寨得当家人分管着八个自然村寨有傣族五个,瓦族,哈尼,汉族各一个村。现在她辞退了村长全村的妇女都归她管。
岩定玉苏的先生一家只有他一个男孩,二姐嫁在寨子,大姐姐嫁到了江苏小学二年级时和玉苏成为同学从小对她关爱有加。她们的儿子今年十二岁了调皮捣蛋聪明伶俐。
月猛是玉苏的大姐姐四十多岁了,沉稳更深燧她的儿子曾是个武警战士在绵阳服役多年在部队当过炊事兵。如今回到家乡打理家中事物,采茶,制茶,销售茶。老二协助哥哥做事
安往是玉苏的妹妹三十六岁儿子十六岁了。
爱选砍是玉苏的堂姐姐。从小在寨子里一起长大。
丙门今年二十一岁已经是年轻的孩子妈妈了,和她丈夫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恩爱夫妻。
把玉苏的家人统统收录在我的笔下,满载而归。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