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舒建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随笔】后记:写在耳顺之年

2017-09-08 17:13:1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舒建新
A-A+

  2017年我就进入古人说的“耳顺”之年,我熟悉的许多同行兄长很多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可他们却仍然活跃在画坛上,时常在各种信息中看到他们不是到国门之外交流,就是在国内参加各种地方活动,每每见面与他们交谈,一致感到六十后的退休生活才是自己的艺术绽放第二春的到来。社会进步了,时代变迁了,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当今的人普遍长寿,确实六、七十岁还是年青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眼睛的退化,体力的衰退很多时候都在提醒自己人过中年了。

  十几年前我在艺术追求上很迷茫画什么,怎么画,如何探索一个适合于我的创作之路让我陷入苦苦的思考。记得一次文化部组织的学习期间将这一想法与当时的人事司的好友领导倾诉,他指出我的问题所在:“缺少生活,内心浮躁。话锋一转对我说:给你创造个条件到西部挂职如何?到西部生活中去一定能寻找到创作源泉。”在中组部、文化部、云南省委的关心支持下2007年7月13日我来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始了挂职生活,这一天正好是我五十岁生日。

  临行前时任文化部的领导与我话别,并建议以“丹青云南”,为创作素材,创作反映云南题材的作品,作为挂职的成果汇报于公众。忘不了云南省委的欢迎会上,省委领导提出“建新同志能走遍云南,画好云南就是建新同志挂职云南的最大贡献。”肩负着以“丹青云南”为主题的创作命题我来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

初入云南挂职楚雄

  带着深入生活描绘“丹青云南”的憧憬,我只身来到挂职地楚雄。身为当地人大正式任命的一届州官我步入了从未涉入的领域-政府、官场。

  从政府办事程序开始到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交往;在处理社会事业中的突发事件、应急事务、我协助分管的社会事业中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都与地方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到县、乡调研,走进村寨的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实际问题,开展抗震救灾;水旱灾情;学校教学、建设;高考现场的安全、保障;重大交通事故的医疗救助;当我以父母官的身份深入彝州的时候,我聆听到了过去不曾知晓底层百姓的心声,我为挣扎在大山深处的百姓困苦生活流过同情的泪水;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也感谢他们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应有尽有的支持。每次走到他们中间都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使我的心灵一次次被他们的真诚所洗礼。

  在我的基层联络点永远也忘不了郭友珍老大姐为我演唱《梅葛》时的情景;

  忘不了马游完全小学的孩子们以彝族跳脚舞为元素跳的课间操。

  忘不了彝族民众在灾害面前淡定的神情;

  忘不了小凉山彝族老乡指着矗立在家门前的大风车,那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境界;

  忘不了……

  正是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我体会了彝州各民族百姓们艰辛而淳朴的生活内涵。

  在这里的日子我远离了喧嚣的城市生活,心静如水,贴近了百姓真实的生活后我才读懂了时代在呼唤什么样的艺术精品。

  下乡的途中路遇塌方,沿途采风与百姓同行,感悟了山川水韵的特质、形态、结构、气韵;

  四季风情的交替,让我体会了大自然的无穷变幻;

  雨季云卷云抒的变化让我幻化出无尽的联想;

  站在高高的山顶俯瞰叠嶂的山峦我看清了大山与村寨的关系;

  置身在各民族兄弟的生活当中我感受到了各民族兄弟血浓于水的情谊;

  亲和在山水怡人的气候环境中我明白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和谐。

  写生与创作是矛盾的,实地的写生在当时来看是完美的,但是一进入创作他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何抓住艺术美的取舍,提炼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按老人家说的艺术作品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西南边陲的山水间行走,越走越感到中国画笔墨的博大精深,越感到自己对传统笔墨认识的缺失,意识到不足就是进步,几年来我在从自然中学习的同时也在拾遗补缺的研习着传统笔墨功夫。

  2008年开始至2009年末,我奔走在云南各州市间,在这块立体性地理气候构成的红土高原上,从冰峰雪岭的梅里雪山,到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绵延纵横1000公里的广阔空间、地域中我领略了无限风光。从山水画的角度讲,在古人留存在山水画卷中展示过的自然山水云南有,没有表现过的云南山水也有,如:亚、热带高山雨林;落差两千多米的哈尼梯田;千年古树遮盖下,一行行高大的古茶树为主的茶山;一台台由山顶盘旋而下矮茶树构成的万亩现代茶园;各种竹木覆盖下的山峦村寨……很多题材古代画家是没有这方面表现的。

  坐在元阳梯田的山顶,坝边我看着天光映照下的梯田变幻无穷;

  深入热带雨林,参天的古树拔地而起,层层叠叠;久久的站在榕树下,默默观察树干的交错绞杀,树根却紧紧扒住山体岩石昂然挺立;

  抚摸着一丛丛凤尾竹,勾画着它的形态;飞瀑宣泄的山峦,静静流淌的小溪,湍急奔腾的江河,古老宜居古镇。

  面对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是大自然的灵光点醒了我对云南山水的理解,是在笔墨书法运笔的积淀中初步探悟到了符合创作需要的笔墨表现方法,深切体会到,笔墨的表现形式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在吸收的过程中去创新找寻自己的艺术语言。常言到:笔墨当随时代!

  研习古人的山水画,人物与山水融为一体的作品不少,明代文征明比较典型,他的作品人物与山水的经营位置、布局讲究,近景、中景、远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的好,山水的皴法与人物造型的线条非常协调。从自然中索取,向古人借鉴。

  三年楚雄挂职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画外的功夫,思想上、心胸上,对人生追求上的变化使我的画风由内而外的得到了转变。我是深入生活的受益者,体会颇深:好的艺术作品是在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从自然生活中学习掌握,真正的理解传统在生活中对艺术的反复提炼后才会有所成就。

感悟茶马古道

  结束了2007年到2010年在云南的第一次挂职, 2011年回到北京后卷入了画坛的喧闹之中,各地不停的盛情邀请,让我四处奔波。夜深人静常思量自己的艺术之路该走向何方,思绪连绵。浮现在眼前的总是云南的山、水、云、路、各民族百姓的生活情景历历在目。第一次的挂职经历,开拓了我绘画生涯中以云南自然山水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初探。

  2012年7月经云南省委批准我踏上了重返云南到普洱挂职普洱市副市长。这次我是带着以茶马古道为创作的艺术命题。

  以茶马古道为创作的艺术命题,要对茶马古道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为此我首先对茶马古道的历史、人文、经济、宗教、民族风情、自然山水全方位的不断深入的进行反复的调研,在与各民族百姓的生活之中写生创作。

  几年来足迹踏遍了茶马古道云南沿线,村村寨寨的民族风情。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走入生活观察、体验茶马古道的自然风光、民族风俗、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索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语言,对茶马古道的文化积淀,山水风貌,民族生活,马帮精神,进行了再认识,创作出了数百幅水墨人物,自然山水的实地写生。

  随着在古道上行走生活的不断深入,心灵的洗礼沁透着笔墨的语言产生了全新变化,流淌出了水墨艺术的心声。带着对一方水土的真情,创作出了大批高质量的山水、人物的艺术作品,突破了山水画家创作上不画主题人物的先例,创作了百幅主题鲜明,情景交融的茶马古道各民族当代生活风情的作品。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多年的创作实践给了我艺术创作的启迪,只有真正在生活中才能实际体会中国画的传统创新精神,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很少有表现西南边疆林木覆盖、山峦叠嶂,山脉起伏的筋骨靠植物的变化来体现山型结构的画幅。经过多年对西南山水表现的探索,逐渐掌握了用新的笔墨语言表现西南地区亚热带山水形态的笔墨形式。

  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画,多年对书法的研究探讨成就了我的创作实践,向书法学习,以书入画。纯熟的书法用笔将整个画面的点、线、面、皴、墨的结合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算起来到今年七月我来云南(前后加起来)整十年了,十年的云南生活让我爱上了云南,感谢云南触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感谢云南各民族兄弟姐妹让我体会了民族和谐的温暖。

  十年对我的艺术生涯而言真不算太短了,远离京城,逃离了物欲横流的书画市场,也曾有人撰文《画家挂职副州长一年损失几百万》。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因为真正的艺术追求和精神财富,永远都无法用金钱衡量!

舒建新

2017年7月

  最后我要鸣谢为此书进行修改、润色、编辑的郑立波先生和编辑校对的杨媛媛女士。以及为此书提供大量原创照片的李源陵、杨丽仙女士、李建生、杨立凡、范星先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舒建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